莘迩心中称奇,想道:“名声这东西,虚无缥缈,求之甚难。
求名之法,一个已是难得,他竟有两策?我且问之。”
问道,“上策为何?”
张龟没有立即回答,而是问道:“龟敢问明公,不知明公对三玄之书,精擅谁家?”
三玄,即《易》、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。
这三本书是当代士人谈玄的根本依据。
莘迩答道:“《易》理深奥,我虽欲学,苦无师授;《老》、《庄》之书,略知而已。”
张龟又问道:“闻郡府吏言,明公好学不辍,常秉烛以旦,经史子集,定有博览?”
莘迩答道:“何敢称博览。
近日读的,唯《左氏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孙子》、《司马法》数卷。”
张龟又问道:“书、画、琴诸艺,想来明公应有所长?”
莘迩答道:“这个、这个,此数艺,大约不及我的棋艺。”
三问三答之后,张龟伏拜地上,陷入沉默。
所谓“沽名钓誉”
,名声之物虽然虚无,却非不可钓获,但钓获之前,譬如钓鱼得有饵,总需有个根本,有的放矢,然后才能借题发挥。
当代士人,谈玄是第一流。
不会谈玄也无妨,谈玄毕竟需要悟性,不是每个人都能口若悬河的,退而求之,如果不善谈玄,然能博学强记①,亦可扬名。
谈玄、博闻皆不行,再退一步,书、画、琴、弈,近世之所兴,只要有一道专长,也能出名。
然而,通过与莘迩的此三问三答,张龟发现,莘迩却是什么都不擅长。
——“不及我的棋艺”
云云,那日莘迩与杜亚下棋,事后,张道将休沐回家,将之说与家中,对莘迩的棋艺大肆嘲笑。
张龟对此知之,因此他压根就没问莘迩的棋艺。
结果莘迩给他答个那三艺还不如棋艺,这样,书、画、琴三道,自是都不用提了。
莘迩猜出了张龟发此三问的缘故,想道:“老傅、老宋、张道将诸辈没有实学,我瞧不起他们;但换个角度看,他们轻视我也非无因,张龟这三问,竟是问出了我腹中空空。”
虽然没有因此改变对浮华之士的贬低,亦未免小惭,出於掩饰,干笑问道,“张君,名尚可扬么?”
张龟心道:“玄、博、艺诸术,今之风尚也,不料府君无一浸染。
我适才的上策是用不得了。”
仓促间没有替换的,於是先说下策,说道,“龟请先献下策。”
“请说。”
“内史宋公,尽管少年聪慧,最初也只是郡县知名;郡中正目为灼然二品,顿时名动国中。
龟陋见,明公如有意,可学之,厚赂中正,请他把明公的乡品提升。
此龟之下策,扬名速也。”
中正评点的乡品关系到士人仕途的前景,为了得到一个好的乡品,贿赂中正的现象并不少见。
若是想迅速扬名,可以贿赂本郡的中正,把目前的五品提高到三品、二品。
乡品的定等,名义上按得是其人的学识、才能,等级一旦提升,声价自也就随着高了。
莘迩问道:“上策呢?”
说下策的时候,张龟放慢了语速,他聪颖机敏,趁此空当,已想到了上策的替换办法。
他说道:“‘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,此之谓不朽’。
玄谈、博识、书画诸艺,皆非大道,玄谈之精妙入微者,顶多算个立言;明公能臣,大王之股肱,不屑小道,理所当然。
擅小道者,只能扬小名;明公务以德、功,可扬大名。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相邻推荐:社恐的我,被迫闪婚了个国民女神 总裁的病好不了 我有快乐球 带着战士模板混漫威 年代鉴宝左读心右鉴宝掌天下珍玩 俄顷风定云墨色 凡科修真英雄传 快穿:万人迷反派一心求死 我才不要变成丧尸 清穿之后宫升职日常 摇光圣女 极道武学修改器 重回1992 反派退婚,绝美女总裁哭着求复合 娱乐之全能明星系统 反派他心狠手辣 我的地球爸爸 农家小富婆:剪个汉子冲门面 明神逐仙途 穿成首辅的下堂妻